
Maison Michel Pop-Up Store + Photo Contest!
.
Started last November, open until the end of June 2014, the Maison Michel Pop-Up Store located next to the Chanel flagship store on Rue Cambon, 19 Rue Cambon Paris。
Similar to the story of Chanel’s early career, Coco Chanel started her fashion business by selling hats to her friends. Maison Michel’s creative director Laetitia has made the Pop-Up Store as a friend-welcoming cozy salon, and the muses of her design are mostly her close friends and family.
#Maison Michel look book postcard shoot by Karl Lagerfeld, including friends of Laetitia who have be truly supportive to her works, Lou Doillon, Sasha Pivovarova are one of them. Laetitia wears the bunny mask in the last photo. Guests are welcome to keep the postcards for free.
Maison Michel Pop-Up Store Photo Contest!(中文)
從去年11月開始,原訂開到今年三月底的Maison Michel Pop-up store,由於Pop-up store大成功而目前正計劃延長開至六月底。店址位於巴黎康朋街上的香奈兒總店一旁,19 Rue Cambon Paris。
”細節”的故事:拜訪織品設計師Ejing Zhang
我是一個很喜歡細節的人。不管是衣服上的小細節,外套的內襯,口袋的掀蓋,領口和袖口的設計,褲管腳踝上翻的內裏花色。乃至生活中的杯子,茶罐,甚至廁所衛生紙的花紋或者是下眼線眼尾的勾勒...拍照時也特別喜歡捕捉細節的畫面。
織品設計師Ejing Zhang 張嫕婧

在一次湊巧和London Fashion Week同時舉行的London Design Festival造訪倫敦時,我又再次碰到了她。這次的機會讓我接觸到了更多關於這個擅長于顏色中國女孩的故事和她的作品,並得以到訪嫕婧在倫敦的住家工作室參觀她的創作。
巴黎左岸老鋪標本屋Deyrolle的故事:擁有180年歷史的珍奇百寶屋
位於巴黎左岸,臨近奧賽美術館,滿是高級傢俱及骨董屋的高級地段巴克街(Rue du Bac)上,有著一間販賣高級庭園用具的店面,不大的玻璃的門上寫著”Le Prince Jardinier(庭園王子)”的字樣及圖騰。再抬頭往上看,更上方則鑲著鍍金的招牌—”Deyrolle”。第一次踏足進入這家店,是為了替在英國從事藝術工作的姊姊(姊姊的作品→"Ya Wen Chou")採買作品所需要的材料而來的。一樓的店面小小的,對於庭園的東西我是一竅不通,在店員的指示下爬上了通往二樓的樓梯,上到二樓眼前所展開一片令人歎為觀止的展示空間,就是這次要告訴大家的故事主角:超過180年歲,在光陰沈澱下如同藝術般的存在,標本店”Deyrolle”。


Hold the stars in your hand - Anya Hindmarch 14SS "Out of this World"
Space, stars, meteorite, planet, and bags
Chanel gave her bag a love story of an independent woman, Furla collaborated its candy bag collection with modern visual artist, and as for Anya, she turned the stars in the sky into bags.
The entire show venue was decorated as outer space, enormous number of bags floated above the runway, models in spacesuits carried the space-coloured bag. There were also the self-rotating meteorite pouch, outer-space planet printed clutch. And for the finale, the space walkers caught the bags and flew back to the backstage.

Chanel gave her bag a love story of an independent woman, Furla collaborated its candy bag collection with modern visual artist, and as for Anya, she turned the stars in the sky into bags.
服裝設計師Yung-Ching Hong的巴黎18區Vintage購物地圖
來到巴黎後交好的幾個朋友之中,每次一起出去逛街總會讓我多買下許多不在購物清單中的衣物的人物第一名,毋庸置疑的是之前在巴黎Sonia Rykiel Studio工作的Hong了。從當季商品到名牌拍賣會及二手衣物店,而每次和她買回來的東西,要不就是接下來整季使用率會高達80%的超實搭基本款,要不就是穿出去一定會被問「這是在哪裡買到的?」的閃亮款。
London Central Saint-Martin畢業,現居巴黎的Fashion Designer Yung Ching Hong

這次要來跟大家分享的是挖寶專家Hong常去的巴黎18區小店們!
①Chine Machine
位於巴黎18區的小坡上,Chine Machine的老闆是一位從加州來的美人。店裡工作的另一名店員也操著流利的英文。在店裡挖到想買的衣服都可以寄放在櫃檯,樓上樓下全部細細逛完後再一次結賬。除了無品牌的二手衣物之外也有不少名牌二手衣,價位也都相當低,運氣好時可以挖到寶貝。
①Chine Machine
位於巴黎18區的小坡上,Chine Machine的老闆是一位從加州來的美人。店裡工作的另一名店員也操著流利的英文。在店裡挖到想買的衣服都可以寄放在櫃檯,樓上樓下全部細細逛完後再一次結賬。除了無品牌的二手衣物之外也有不少名牌二手衣,價位也都相當低,運氣好時可以挖到寶貝。
Met Victoria Beckham in Paris British Embassy / PFW14SS
排除掉童年回憶裡的辣妹合唱團,想想我第一次接觸到Victoria Beckham的品牌,大約是三年前在東京Restir工作的時候吧。由名人轉服裝設計師的案例總會再最一開始時讓人對其專業性抱持著懷疑的態度,然而VB乍看之下很簡單一般的剪裁與設計,穿到身上時卻能驚人合貼地完美展現出女性的身體曲線。不知道是否因為Victoria本人也十分嬌小的緣故(目測身高最多和我一樣,感覺可能還不到163cm),Victoria Beckham的設計十分適合嬌小纖細的亞洲女性。其中VB的icon洋裝可以讓纖細扁身的體型繃出和Victoria Beckham本人一樣性感身型。不同大多歐洲品牌的設計穿到亞洲人身上經常需要局部修改,難以找到合身牛仔褲的我擁有的第一樣Victoria Beckham商品就是VB的denim jeans。這次在巴黎時裝週期間獲得VB PR的邀請,趕在Dior秀前前往於巴黎英國大使館內舉行,只開放給極少數人的Victoria Beckham 2014春夏小型展示會,並得以直接與Victoria Beckham本人對話訪談。
Miss Dior Exhibition at Grand Palais Paris
來報告一下最近去的展覽,從11月13號到11月25號,Dior在巴黎大皇宮的「Miss Dior」展。
本來以為大概和之前Chanel在Palais de Tokyo展出的No. 5香水展大同小異吧,不過這次Dior除了介紹Dior先生生平所製作的第一款香水,獻給Christian Dior的妹妹Catherine Dior的「Miss Dior」香水的誕生之外,還與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地方的15名藝術家合作,創作了雕塑,攝影,影像,繪畫等等,15件以「Miss Dior」為靈感的藝術作品。其中不乏長寬超過3公尺以上的作品,因此場地的盛大感及壯大倒是因此遠遠超過了小香No.5的極簡主義黑白展覽。若要比喻的話大約就是繫有蝴蝶結的粉紅色巨大旋轉木馬與高級黑色鋼琴木製住有吸血鬼的棺材的不同(?)吧。
在傳說中百年來最冷的歐陸寒風暴雨之中排了40分鐘隊伍之後,手腳麻痹的進入大皇宮一角Mini Palais的入口,先是在一樓的小書店處以證件抵押換取了英/法的語音導覽後順著粉紅色的光芒爬上了旋轉樓梯進入展場。
展場入口處

本來以為大概和之前Chanel在Palais de Tokyo展出的No. 5香水展大同小異吧,不過這次Dior除了介紹Dior先生生平所製作的第一款香水,獻給Christian Dior的妹妹Catherine Dior的「Miss Dior」香水的誕生之外,還與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地方的15名藝術家合作,創作了雕塑,攝影,影像,繪畫等等,15件以「Miss Dior」為靈感的藝術作品。其中不乏長寬超過3公尺以上的作品,因此場地的盛大感及壯大倒是因此遠遠超過了小香No.5的極簡主義黑白展覽。若要比喻的話大約就是繫有蝴蝶結的粉紅色巨大旋轉木馬與高級黑色鋼琴木製住有吸血鬼的棺材的不同(?)吧。
在傳說中百年來最冷的歐陸寒風暴雨之中排了40分鐘隊伍之後,手腳麻痹的進入大皇宮一角Mini Palais的入口,先是在一樓的小書店處以證件抵押換取了英/法的語音導覽後順著粉紅色的光芒爬上了旋轉樓梯進入展場。
LFW Diary④:Viviennen Westwood Red Label
Paul Smith結束後緊接著是就在附近的Vivienne Westwood Red Label秀,儘管不太清楚秀場的位置,但總之就是follow the people,你follow我,我follow你,總會有人在前面知道怎麼走的。作為我個人本日的壓軸秀Vivienne Westwood Red Label,這場秀真是令我開心了。並不是說我的位置有多好衣服看得有多清楚,事實上我的位置很差,前面坐了一名戴了長了尖耳朵帽子的男子,幾乎不管我怎麼拍都會被他的耳朵擋住…張張相片都有鬼兔耳影,但是燈關後,開場的舞讓人振奮了,是Lily Cole!!!
牆上的投影畫面利用是舞台正上方拍攝現場轉成的萬花鏡效果,
配合光線和舞台上的粉塵效果,Lily就像仙女一樣(也有點像女鬼)在中心轉呀轉…

總是利用時尚的力量傳達各種訊息的Vivienne Westwood這次也不會是讓Lily只是白跳舞取悅觀眾。這次的秀上傳達最大的訊息就是關於"因全球氣候變化,造成無家可歸的難民"的議題。每個座位上都擺有一張寫著"THIS IS MY VOICE"的明信片,上方留白的部分讓你寫下自己的聲音,秀結束後留於位置上的明信片將會被統一回收,上書紐約聯合國總部秘書長Ban Ki-moon先生。此外整場秀的主題"IMPOSSIBLE"則是由模特兒轉行成演員,現正積極推廣Sky的雨林拯救campaign的Lily Cole所設立的網站,Impossible.com。即便是秀場觀眾座位上的Press kit都是很樸素的A4白紙,並且使用雙面印刷。
撇開訊息不談,屬於license線的Red Label,是由Vivienne Westwood旗下的設計團隊所設計,在東北亞(尤其日本)大受歡迎的較低單價系列。我的座位上除了傳遞Vivienne Westwood與Lily Cole訊息的英文傳單外,另外還夾有一張日文介紹本次14年春夏的concept:"Artist",藝術工作者們於工作時所穿著的工作裝束。並且搭配了春夏氣氛的印花和麻布——靈感取自於在夏日原野裡繪製風景畫的畫家及畫布,以及由藝術家們於創作過程的種種細節,從選筆,調整姿勢,至查看完成的作品時的狀態…參考作品如法國現實派主義畫家Gustave Courbet及愛爾蘭畫家Francis Bacon等的自畫像。最後再加上Vivienne Westwood與Lily Cole的message。
撇開訊息不談,屬於license線的Red Label,是由Vivienne Westwood旗下的設計團隊所設計,在東北亞(尤其日本)大受歡迎的較低單價系列。我的座位上除了傳遞Vivienne Westwood與Lily Cole訊息的英文傳單外,另外還夾有一張日文介紹本次14年春夏的concept:"Artist",藝術工作者們於工作時所穿著的工作裝束。並且搭配了春夏氣氛的印花和麻布——靈感取自於在夏日原野裡繪製風景畫的畫家及畫布,以及由藝術家們於創作過程的種種細節,從選筆,調整姿勢,至查看完成的作品時的狀態…參考作品如法國現實派主義畫家Gustave Courbet及愛爾蘭畫家Francis Bacon等的自畫像。最後再加上Vivienne Westwood與Lily Cole的message。
LFW Diary ③:Paul Smith
「倫敦時裝週日記之①」&「倫敦時尚週日記之②」的續集來囉!(這系列究竟還要連載多久呢?)
趕趕趕,緊接著Dominic Jones的Presentation後再趕去在Central Saint Martin舉行的Paul Smith秀,這時候已經快餓昏了,而且一整天天氣還真不是普通的差,幸好我有我的雨衣,嗯。在Paul Smith再次見到了中午在Mulberry時碰到的Alexa Chung。
老保羅這次沒有把收腰及膝裙配上牛津高跟鞋的英國復古女郎的風情萬種或英式小姑娘的珍・奧斯丁風印花小洋裝拿出來,而是把他的看家本領—男士西裝,直接套在了女人身上。高達90%的褲裝look,剩下的10%即使是洋裝我懷疑底下也都有加短褲,搭上偏大帽檐的紳士帽,怎麼有點…帥?oversize的肥大剪裁讓本應顯正式的西裝變成渡假風look,從現在開始西裝褲就是要配涼鞋啦!
Antipodium, Holly Fulton, John Rocha, David Koma...LFW Diary①
來London Fashion Week不知不覺也第三(還是二?)次了,和巴黎各大龍頭maison盛大的秀不同,LFW有趣的是許多新銳設計師的大小show與presentation,以及價碼平易近人的倫敦土產High Street Fashion。 這次我提早於LFW開始前一天抵達倫敦,剛好是英國Late Night Shopping Day的星期四!下車回家放好行李後直奔Oxford Street前往Liberty, Urban Outfitter和Topshop - Topshop的櫥窗裡配合LFW設置了大螢幕直播時裝秀盛況,街上還掛了LFW的旗子Fashion Week氣氛滿點。噢,逛街前還不忘先去Chinatown滿足住在巴黎我的dim sum craving 。
Day 1 - 這次來倫敦本來打算悠閒的逛看採訪一些新畢業生,新設計師的新鮮作品,於是並沒有特地申請各大品牌的invitation,利用沒有看秀的時間進行一些比較深度的採訪。第一天的行程也如計劃中一樣,先去了本次與LFW同時舉辦的London Design Festival合作數個Project的織品設計師Ejing Zhang的家中工作室進行拍攝與訪問後,前往推廣新銳設計師為主的Vauxhall Fashion Scout看台灣設計師Apu Jan與H&M傘下織品設計師Ying Wu合作的的第二季走秀。當一切都進行的很悠閒,以為這個星期都能餘裕地進行深度採訪的快樂鬆schedule時,回到家裡卻發現VOGUE Japan編輯部這次十分給力,把我的名字放在Anna Dello Russo同ㄧ個list裡,邀請函如雪花般飛來,貼心的flat mate已經替我將厚厚一疊的信件整齊的放在桌上了。於是本次LFW成了有史以來最忙碌的一次...
Subscribe to:
Posts (Atom)